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为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
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属商代晚期古蜀国作品。
整器呈圆形,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为等距分布的十二芒太阳纹。
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太阳神鸟金饰富于运动感,表现了古代蜀人的大阳崇拜。
2005年,这个图案被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2006年5月25日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成都兴建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象牙等馆藏文物共223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66件(套)、二级文物374件(套)、三级文物1429件(套)。
2001年的春天,成都市金沙村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考古人员迅速介入,进行抢救性发掘,然后就有了震惊世界的金沙遗址。此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甚至很可能是古蜀国的都城,当然,这还只是猜测。
不过,金沙遗址中出土的文物确实很让人震惊,从那些文物中能知道,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的古蜀国的某个重要城邑,那些文物数量之多、品种之杂、意义之重大,让考古人员非常兴奋。
而让考古人员感到奇怪的是,金沙遗址中竟然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多达千余根,有些象牙的长度长达185厘米,而这些象牙的重量以吨计,这个数目可谓十分庞大。
而且这还只是出土的保存完好的象牙,实际上,当时考古人员在接到通知到达金沙遗址的时候,远远看到到处都是象牙渣,地上白花花的一片,那是挖土机的杰作。而在具体的挖掘中,则发现象牙整齐堆放在一起,和木头一样层层码放在一个坑里,这样的象牙坑有好几个。
这是很让考古人员震惊的一个东西,要知道古代的很多遗址,在具体的发掘中,都有让人震惊的文物存在,但基本都是制成品,比如玉器、青铜器、陶瓷、铁制品等等,但很少有这样天然的动物的某个部分的存在,还是这样庞大的数量,当然也有象牙制品。
经过鉴定,这些象牙属于亚洲象中的雄象獠牙,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中,似乎四川一带是没有大象生存的,所以有人认为这些象牙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而有人也认为古蜀国未必没有象的存在,比如《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
这个记载说明古蜀国是存在象的,而每头雄象只有两根象牙,如此数量的象牙需要的雄象数量可想而知,如果是从外地运来的,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最可能的就是古蜀国就是有象的。
而且当时的大象和现在的亚洲象还有区别,因为就象牙来说,那时候的象牙长度有的达到了185厘米,而现在的亚洲象象牙长度在一米左右,很少超过150厘米。
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出土的象牙要怎么保存,确实,现在之所以很多大型皇陵和墓葬不让发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期的保护,出土了以后,如何进行保护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在过去吃过亏,而且还是大亏,所以在方面更加谨慎。
文物重见天日,固然是好事,但也是一个难题,就拿这些象牙来说,刚一出土,面临的就是接触空气从而导致氧化,还有水分流失。象牙刚出土的时候强度很好,不易渗透,象牙上有纹理,牙髓腔到外壁厚度比较大,脱水干燥过程中很容易开裂,这就必须对象牙进行加固处理。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用湿毛巾包裹住象牙,发掘出来之后再用保鲜膜包裹住象牙以锁住水分,再用石膏固定住将其运回研究所,密封在特质的加固剂溶液中。
其中加固剂是研究人员以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为实验对象反复进行实验对比才确定下来的一种加固剂,能显著增加象牙出土后的存在时间。
当然能被这样保护的象牙数量极少,毕竟象牙太长太重,本身就有氧化、开裂、腐蚀的部分,保护起来不仅麻烦,而且耗资巨大,况且全部保存起来也没有那个必要,因此能进实验室保存的象牙是很少的,而大部分只能采取就地掩埋的保护方式,让它们继续呆在地下,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保护措施。
当然这些大象毕竟是三千年前的珍贵文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即便是就地掩埋,也禁止挖掘,毕竟如果不是专业考古人员进行发掘,别人挖出来就成了废渣一堆,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太让人痛心了,所以,必须要规定不准挖掘这些已经掩埋的象牙。
成都大运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举行,该仪式有的重要意义:
选择在这个地方进行火种交接其实大有深意,21年前的今天,太阳神鸟在金沙遗址出土,历经30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光芒万丈,太阳神鸟的符号也成为了成都这种城市的标志,而在21年后的今天,大运会的火种在这里进行交接,大运之火与金沙之火交相辉映,表达了古往今来成都对于友人们的欢迎。成都大运会火种交接仪式的圆满举行,让世界一同见证了大运之火点亮的希望和梦想,筹办了3年的成都大运会,我们一定能成!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盛大举行,来自意大利都灵的大运会火种在成都点燃,标志着成都大运会正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大运之火即将点亮蓉城夜空,成都再一次向世界发出诚挚地邀请:向梦想出发,赴青春之约!成都,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携手,共同期待成都大运会精彩上演!
作为我国又一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大运会将接棒北京冬奥会,让运动赛场成为点亮希望,成就梦想的新舞台。在赛场上实现新的飞跃,在成都成就梦想;让惟妙惟肖的东汉说唱俑,带你走进神秘的天府之国,领略川人至今不减的风趣幽默和乐观豁达;让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带着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成为中国“全球表达”的靓丽名片。期待!成都大运会精彩上演!
成都本轮疫情源头截止还未明确,这也给举办大运会带来一种焦虑,不过作为成都市民,还是相信成都的防疫水平,前几次的作业都交的不错。相信本轮疫情也会尽快结束。
说起四川金沙遗址,很多人可能并不太熟悉,但要说起三星堆遗址,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其实呢,在中国的考古学界内,四川金沙遗址一直都是和三星堆遗址相提并论的,它不仅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的最大考古发现。
这是发生在2001年的2月8日,当时一群建筑工人正在四川金沙村的工地上施工掘土,突然某个工人一挖掘机下去,竟然挖出一些白色骨头和少量铜器,其他工人见状也赶紧开挖,结果又挖出不少石器,于是大家猜测这里可能有个古墓。
很快消息便传了出去,闻讯赶来的考古专家们开始紧急清理,很快他们就从遗址中清理出了上千余件珍贵文物,这些金器玉器风格与四川的另一著名遗址――三星堆风格非常相似。
据说,当时负责挖掘的考古学家们在挖掘时,心里都隐隐有一种预感:这可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
果不其然,最后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这个金沙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沙遗址的发现,最重大的意义在于重新复活了古代蜀国的历史,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
因此,消息一经传出,立马震惊全世界,金沙遗址也由此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后来,考古专家们不仅在这个遗址种出土了大连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等珍贵文物,他们还发现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当时专家们特意统计了下一共有近1000余根完完整整、未经加工的象牙,这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在其他的考古遗址陪葬品中,虽然也有象牙制品,不过大多是做工精良的工艺品或者饰,几乎没有像这样原生态的象牙。并且,在这些象牙里,最长的一个有1.85米长,而如今活着的亚洲象里,牙齿最长的也才1米左右,由此可见它们的珍贵。
不过,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考古专家们在挖掘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整个挖掘工作就停了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考古专家们随后还将这些挖掘的地方全部掩埋起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科学技术尚无法达到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尤其是这些珍贵的象牙。大家知道,象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因为这些象牙已经在地底下埋藏了近三千年,其蛋白质大都已经降解完,剩下的多是无机盐。
与此同时,由于地层中有机繁殖质的作用,象牙大大偶已遭腐蚀,形成髓腔空洞,湿泥沙便填充进来。在这种背景下,当这些象牙被挖掘出来清理后,由于脱水、见光,很快就出现开裂、风化等现像,最后变成一堆粉末。
最初,考古专家们特意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并花费巨资对出土的象牙进行处理,希望能够让其免于风化,但效果却并不好。鉴于此,考古专家们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象牙,只好选择停止发掘,并将已经发掘的象牙以回填的方式保存。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座遗址,就特意在这座金沙遗址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即金沙遗址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出土地的金、铜、玉、石、陶器,总数超过了2200件(套)。
当然,这两千多件文物只是已经挖掘出来的,据说它只占遗址总文物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还有近九成文物继续深埋在这座博物馆之下。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们会重新问世,只希望这一天不要太遥远!
因为大象禁止被捕杀,而当时出土的象牙已经距今3000多年,一旦保存不当,就容易风化,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也不一定能保存下来,而且费用极高,所以只能就地掩埋
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某房产开发集团的两台挖掘机将泥土倾倒在土山旁时,有的村民发现铲起的泥土中有象牙和一些玉器。
当大家朦胧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情况时,在场的村民已开始在土堆旁慌乱地寻找,两台挖掘机也停止了轰鸣,挖掘机驾驶员居然也跳入5米多深的沟中找寻文物。
见此场面,一村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一边制止,一边迅速通过手机向110报警。
随即赶来的苏坡桥派出所的民警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闭和保护,并强行驱散了哄抢文物人员。
但是,部分文物已经流失到了民间。
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
追寻流失的瑰宝
如此重大发现,让苏坡桥派出所民警感到责任的重大。
他们连夜召开支部会,对文物现场保护和文物追缴工作进行重新部署。
在随后的十几天,民警们走村串户,深入数百户村民家,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和宣传教育工作,专案组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文物流失资料,并陆续收到数十件群众的检举材料。
这些检举材料详细描述了一些村民或民工拿走的文物,还提供了文物材料、质地、外观特征。
随后,在专案组强大的攻势下,参与哄抢文物的人员开始陆续上缴文物。
承建下水道工程的市政基础公司金沙工地材料员李某向专案组上缴了从工地拿走的文物21件。
计有玉璋5件,玉凹铲形器2件,玉凿5件,玉琮1件,玉瑗3件,石大园矛1件,玉环1件,玉镯1件,玉磨石1件,石斧1件。
负责施工的姜某交出了青铜瑗5件,民工陈某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乡赶来,交出了玉矛1件,玉璋1件。
截止到4月3日,专案组共收到各类玉石器、青铜器,石料等100件文物。
这批上交的文物大多保存完好,造型精美,有的还是罕见的珍贵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有半数可分别列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
整个发掘工作
还将进行3到5个月
记者4月3日到金沙村文物挖掘现场时,看到现场已被严密保护,坑中尚有微微露出的象牙,有两个坑中有许多造型古朴的陶器,据警卫民警介绍,在此之前,还挖出几根乌木,最大的一根长达8米,直径达2米,被人卖至外地,后民警追缴后,只得动用一辆16吨的平板车将乌木运回现场。
记者在遗址现场了解到,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共布探方99个,发掘面积达2475平方米,目前发掘深度约1.2米(此前的大量出土文物均是在5米深的下水管道沟里)。
发掘情况表明,出土金器、玉石器、铜器和象牙器的地点位于金沙遗址的东北部,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又在蜀风花园布下近400条探沟进行文物勘探,也发现了部分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整个发掘工作将持续3至5个月。
对前期的部分流失文物,已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
这个被有关专家称作“21世纪国内首个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是何种性质?范围有多大?它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考古专家表示,目前金沙遗址的发掘还只是“冰山一角”,它的性质及其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据现场专家介绍,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上均无文字符号,也未发现其他建筑遗迹;其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
根据现有发掘情况推测,金沙遗址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大量出土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该遗址目前出土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绝大部分为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文物风格与三星堆有着惊人的相似。
专家称,这足以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这是继三星堆之后四川地区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
遗址中出土玉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完全一致,尤其是琮表面的微雕堪称一绝。
铜器400余件,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170件,其中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四川地区尚属首见。
象牙器40余件,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达一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金沙遗址后,认为该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
从遗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遗物在风格上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年代或遗存性质,尚需作进一步考证;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文化的某种影响。
金沙遗址改写成都历史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310年前张仪筑成都城。
而近日,成都市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的成都西郊金沙遗址重大发现,则可能再次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4月3日,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考古队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向省内媒体正式宣布“金沙遗址”的发掘情况:“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这将改写成都的历史和四川古代史,把成都建城史推进700年左右———由距今2300年推进至3000年以前。
通气会上,成都市考古队队长王毅介绍:“金沙遗址”的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翻查清理出1000余件珍贵文物,对研究古蜀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及文物局领导考察遗址现场后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性质一旦正式确认,将把成都的建城史往前推至距今3000年前。
“金沙遗址”可能破译3000年前古蜀悬案
在“金沙遗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撼和广泛关注的同时,考古界又掀开了一个个谜团。
近日,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浮出水面:“金沙遗址”反映出成都是当时古蜀文明的权力中心,它的发现,破译了三星堆发掘后留给学术界的一大悬念,有可能3000多年前,三星古城从广汉搬走后到了成都。
金沙遗址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严晓琴在金沙遗址新闻通气会上就这一重大发现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作出解释。
严晓琴称,金沙遗址自2月8日发现以来一直未公开披露,这是因为应国家文物局、市 *** 要求,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保障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正常进行,追回流失文物而采取的措施。
目前,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遗址性质、遗址范围等很多关键问题都还未确定。
她表示,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市文化局将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图案很精美
是最顶级的设计师作图,这个图案花费了不少钱
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为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
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属商代晚期古蜀国作品。
整器呈圆形,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为等距分布的十二芒太阳纹。
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太阳神鸟金饰富于运动感,表现了古代蜀人的大阳崇拜。
2005年,这个图案被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2006年5月25日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成都兴建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象牙等馆藏文物共223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66件(套)、二级文物374件(套)、三级文物1429件(套)。
2001年的春天,成都市金沙村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考古人员迅速介入,进行抢救性发掘,然后就有了震惊世界的金沙遗址。此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甚至很可能是古蜀国的都城,当然,这还只是猜测。
不过,金沙遗址中出土的文物确实很让人震惊,从那些文物中能知道,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的古蜀国的某个重要城邑,那些文物数量之多、品种之杂、意义之重大,让考古人员非常兴奋。
而让考古人员感到奇怪的是,金沙遗址中竟然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多达千余根,有些象牙的长度长达185厘米,而这些象牙的重量以吨计,这个数目可谓十分庞大。
而且这还只是出土的保存完好的象牙,实际上,当时考古人员在接到通知到达金沙遗址的时候,远远看到到处都是象牙渣,地上白花花的一片,那是挖土机的杰作。而在具体的挖掘中,则发现象牙整齐堆放在一起,和木头一样层层码放在一个坑里,这样的象牙坑有好几个。
这是很让考古人员震惊的一个东西,要知道古代的很多遗址,在具体的发掘中,都有让人震惊的文物存在,但基本都是制成品,比如玉器、青铜器、陶瓷、铁制品等等,但很少有这样天然的动物的某个部分的存在,还是这样庞大的数量,当然也有象牙制品。
经过鉴定,这些象牙属于亚洲象中的雄象獠牙,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中,似乎四川一带是没有大象生存的,所以有人认为这些象牙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而有人也认为古蜀国未必没有象的存在,比如《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
这个记载说明古蜀国是存在象的,而每头雄象只有两根象牙,如此数量的象牙需要的雄象数量可想而知,如果是从外地运来的,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最可能的就是古蜀国就是有象的。
而且当时的大象和现在的亚洲象还有区别,因为就象牙来说,那时候的象牙长度有的达到了185厘米,而现在的亚洲象象牙长度在一米左右,很少超过150厘米。
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出土的象牙要怎么保存,确实,现在之所以很多大型皇陵和墓葬不让发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期的保护,出土了以后,如何进行保护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在过去吃过亏,而且还是大亏,所以在方面更加谨慎。
文物重见天日,固然是好事,但也是一个难题,就拿这些象牙来说,刚一出土,面临的就是接触空气从而导致氧化,还有水分流失。象牙刚出土的时候强度很好,不易渗透,象牙上有纹理,牙髓腔到外壁厚度比较大,脱水干燥过程中很容易开裂,这就必须对象牙进行加固处理。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用湿毛巾包裹住象牙,发掘出来之后再用保鲜膜包裹住象牙以锁住水分,再用石膏固定住将其运回研究所,密封在特质的加固剂溶液中。
其中加固剂是研究人员以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为实验对象反复进行实验对比才确定下来的一种加固剂,能显著增加象牙出土后的存在时间。
当然能被这样保护的象牙数量极少,毕竟象牙太长太重,本身就有氧化、开裂、腐蚀的部分,保护起来不仅麻烦,而且耗资巨大,况且全部保存起来也没有那个必要,因此能进实验室保存的象牙是很少的,而大部分只能采取就地掩埋的保护方式,让它们继续呆在地下,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保护措施。
当然这些大象毕竟是三千年前的珍贵文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即便是就地掩埋,也禁止挖掘,毕竟如果不是专业考古人员进行发掘,别人挖出来就成了废渣一堆,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太让人痛心了,所以,必须要规定不准挖掘这些已经掩埋的象牙。
成都大运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举行,该仪式有的重要意义:
选择在这个地方进行火种交接其实大有深意,21年前的今天,太阳神鸟在金沙遗址出土,历经30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光芒万丈,太阳神鸟的符号也成为了成都这种城市的标志,而在21年后的今天,大运会的火种在这里进行交接,大运之火与金沙之火交相辉映,表达了古往今来成都对于友人们的欢迎。成都大运会火种交接仪式的圆满举行,让世界一同见证了大运之火点亮的希望和梦想,筹办了3年的成都大运会,我们一定能成!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盛大举行,来自意大利都灵的大运会火种在成都点燃,标志着成都大运会正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大运之火即将点亮蓉城夜空,成都再一次向世界发出诚挚地邀请:向梦想出发,赴青春之约!成都,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携手,共同期待成都大运会精彩上演!
作为我国又一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大运会将接棒北京冬奥会,让运动赛场成为点亮希望,成就梦想的新舞台。在赛场上实现新的飞跃,在成都成就梦想;让惟妙惟肖的东汉说唱俑,带你走进神秘的天府之国,领略川人至今不减的风趣幽默和乐观豁达;让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带着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成为中国“全球表达”的靓丽名片。期待!成都大运会精彩上演!
成都本轮疫情源头截止还未明确,这也给举办大运会带来一种焦虑,不过作为成都市民,还是相信成都的防疫水平,前几次的作业都交的不错。相信本轮疫情也会尽快结束。
说起四川金沙遗址,很多人可能并不太熟悉,但要说起三星堆遗址,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其实呢,在中国的考古学界内,四川金沙遗址一直都是和三星堆遗址相提并论的,它不仅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的最大考古发现。
这是发生在2001年的2月8日,当时一群建筑工人正在四川金沙村的工地上施工掘土,突然某个工人一挖掘机下去,竟然挖出一些白色骨头和少量铜器,其他工人见状也赶紧开挖,结果又挖出不少石器,于是大家猜测这里可能有个古墓。
很快消息便传了出去,闻讯赶来的考古专家们开始紧急清理,很快他们就从遗址中清理出了上千余件珍贵文物,这些金器玉器风格与四川的另一著名遗址――三星堆风格非常相似。
据说,当时负责挖掘的考古学家们在挖掘时,心里都隐隐有一种预感:这可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
果不其然,最后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这个金沙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沙遗址的发现,最重大的意义在于重新复活了古代蜀国的历史,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
因此,消息一经传出,立马震惊全世界,金沙遗址也由此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后来,考古专家们不仅在这个遗址种出土了大连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等珍贵文物,他们还发现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当时专家们特意统计了下一共有近1000余根完完整整、未经加工的象牙,这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在其他的考古遗址陪葬品中,虽然也有象牙制品,不过大多是做工精良的工艺品或者饰,几乎没有像这样原生态的象牙。并且,在这些象牙里,最长的一个有1.85米长,而如今活着的亚洲象里,牙齿最长的也才1米左右,由此可见它们的珍贵。
不过,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考古专家们在挖掘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整个挖掘工作就停了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考古专家们随后还将这些挖掘的地方全部掩埋起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科学技术尚无法达到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尤其是这些珍贵的象牙。大家知道,象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因为这些象牙已经在地底下埋藏了近三千年,其蛋白质大都已经降解完,剩下的多是无机盐。
与此同时,由于地层中有机繁殖质的作用,象牙大大偶已遭腐蚀,形成髓腔空洞,湿泥沙便填充进来。在这种背景下,当这些象牙被挖掘出来清理后,由于脱水、见光,很快就出现开裂、风化等现像,最后变成一堆粉末。
最初,考古专家们特意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并花费巨资对出土的象牙进行处理,希望能够让其免于风化,但效果却并不好。鉴于此,考古专家们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象牙,只好选择停止发掘,并将已经发掘的象牙以回填的方式保存。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座遗址,就特意在这座金沙遗址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即金沙遗址博物馆,它的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出土地的金、铜、玉、石、陶器,总数超过了2200件(套)。
当然,这两千多件文物只是已经挖掘出来的,据说它只占遗址总文物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还有近九成文物继续深埋在这座博物馆之下。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们会重新问世,只希望这一天不要太遥远!
因为大象禁止被捕杀,而当时出土的象牙已经距今3000多年,一旦保存不当,就容易风化,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也不一定能保存下来,而且费用极高,所以只能就地掩埋
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某房产开发集团的两台挖掘机将泥土倾倒在土山旁时,有的村民发现铲起的泥土中有象牙和一些玉器。
当大家朦胧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情况时,在场的村民已开始在土堆旁慌乱地寻找,两台挖掘机也停止了轰鸣,挖掘机驾驶员居然也跳入5米多深的沟中找寻文物。
见此场面,一村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一边制止,一边迅速通过手机向110报警。
随即赶来的苏坡桥派出所的民警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闭和保护,并强行驱散了哄抢文物人员。
但是,部分文物已经流失到了民间。
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
追寻流失的瑰宝
如此重大发现,让苏坡桥派出所民警感到责任的重大。
他们连夜召开支部会,对文物现场保护和文物追缴工作进行重新部署。
在随后的十几天,民警们走村串户,深入数百户村民家,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和宣传教育工作,专案组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文物流失资料,并陆续收到数十件群众的检举材料。
这些检举材料详细描述了一些村民或民工拿走的文物,还提供了文物材料、质地、外观特征。
随后,在专案组强大的攻势下,参与哄抢文物的人员开始陆续上缴文物。
承建下水道工程的市政基础公司金沙工地材料员李某向专案组上缴了从工地拿走的文物21件。
计有玉璋5件,玉凹铲形器2件,玉凿5件,玉琮1件,玉瑗3件,石大园矛1件,玉环1件,玉镯1件,玉磨石1件,石斧1件。
负责施工的姜某交出了青铜瑗5件,民工陈某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乡赶来,交出了玉矛1件,玉璋1件。
截止到4月3日,专案组共收到各类玉石器、青铜器,石料等100件文物。
这批上交的文物大多保存完好,造型精美,有的还是罕见的珍贵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有半数可分别列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
整个发掘工作
还将进行3到5个月
记者4月3日到金沙村文物挖掘现场时,看到现场已被严密保护,坑中尚有微微露出的象牙,有两个坑中有许多造型古朴的陶器,据警卫民警介绍,在此之前,还挖出几根乌木,最大的一根长达8米,直径达2米,被人卖至外地,后民警追缴后,只得动用一辆16吨的平板车将乌木运回现场。
记者在遗址现场了解到,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共布探方99个,发掘面积达2475平方米,目前发掘深度约1.2米(此前的大量出土文物均是在5米深的下水管道沟里)。
发掘情况表明,出土金器、玉石器、铜器和象牙器的地点位于金沙遗址的东北部,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又在蜀风花园布下近400条探沟进行文物勘探,也发现了部分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整个发掘工作将持续3至5个月。
对前期的部分流失文物,已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
这个被有关专家称作“21世纪国内首个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是何种性质?范围有多大?它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考古专家表示,目前金沙遗址的发掘还只是“冰山一角”,它的性质及其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据现场专家介绍,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上均无文字符号,也未发现其他建筑遗迹;其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
根据现有发掘情况推测,金沙遗址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大量出土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该遗址目前出土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绝大部分为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文物风格与三星堆有着惊人的相似。
专家称,这足以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这是继三星堆之后四川地区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
遗址中出土玉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完全一致,尤其是琮表面的微雕堪称一绝。
铜器400余件,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170件,其中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四川地区尚属首见。
象牙器40余件,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达一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金沙遗址后,认为该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
从遗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遗物在风格上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年代或遗存性质,尚需作进一步考证;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文化的某种影响。
金沙遗址改写成都历史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310年前张仪筑成都城。
而近日,成都市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的成都西郊金沙遗址重大发现,则可能再次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4月3日,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考古队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向省内媒体正式宣布“金沙遗址”的发掘情况:“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这将改写成都的历史和四川古代史,把成都建城史推进700年左右———由距今2300年推进至3000年以前。
通气会上,成都市考古队队长王毅介绍:“金沙遗址”的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翻查清理出1000余件珍贵文物,对研究古蜀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及文物局领导考察遗址现场后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性质一旦正式确认,将把成都的建城史往前推至距今3000年前。
“金沙遗址”可能破译3000年前古蜀悬案
在“金沙遗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撼和广泛关注的同时,考古界又掀开了一个个谜团。
近日,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浮出水面:“金沙遗址”反映出成都是当时古蜀文明的权力中心,它的发现,破译了三星堆发掘后留给学术界的一大悬念,有可能3000多年前,三星古城从广汉搬走后到了成都。
金沙遗址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严晓琴在金沙遗址新闻通气会上就这一重大发现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作出解释。
严晓琴称,金沙遗址自2月8日发现以来一直未公开披露,这是因为应国家文物局、市 *** 要求,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保障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正常进行,追回流失文物而采取的措施。
目前,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遗址性质、遗址范围等很多关键问题都还未确定。
她表示,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市文化局将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图案很精美
是最顶级的设计师作图,这个图案花费了不少钱